產品分類
讓一部分人先法醫起來:法醫勘查箱里,藏了什
作者:@安溪小法醫
編輯:小莊
先來一波安利,這篇端的是實用型居家旅行必備的絕……命好文,來自果殼閱讀新出版的法醫學科普著作《讓一部分人先法醫起來》,由大家熟悉的饅頭老妖、Mo聯手策劃,銀古桑擔任編輯,法醫秦明、犯罪研究者雷米和警察蜀黍江寧婆婆聯袂推薦。
喏,它長這樣——
然后請欣賞腰封推薦語——
只要看過這本書,再稍微聞著書香腦補一下尸臭,恭喜你,你也已經知道尸體知道的一切了。(這條出自江寧婆婆)
不會再有任何犯罪行為可以消弭于無形,魔雖高一尺,道更高一丈。(這條出自雷米老師)
讓死者說話,給生者公正,這就是法醫學的職責所在。(這條出自法醫秦明)
當然他們的原話還要長得多,如欲看全,得問封底,AI這里沒有。
接下去請欣賞今日主打文——
(PS,如果你已經迫不及待,也可略過不看,直奔各大網店購買,京東、亞馬遜、當當均有銷售。)
大家都知道,每當哪里出現了人命案之后,匆匆趕到現場的,除了負責勘察現場的刑警,還有負責檢驗尸體的的法醫,而法醫們的標志就是他們那個銀亮的手提箱。那么,這個箱子里頭,究竟藏著什么秘密呢?
那個手提箱叫做 “法醫勘察箱”,是由公安機關統一配發給法醫使用的。
先來張特寫,打開箱子,就是這個樣子啦!
最上面的一個不銹鋼盤子里,可以看到好幾把剪刀,這些剪刀和我們平時在醫院里頭看到的手術器械很像,實際上——也就是一回事。這些彎頭手術剪、直形手術剪,在尸體解剖中是不可缺少的器械,比如用于剪開腹膜、心包膜、氣管,等等。根據臟器本身的空隙和專項檢查的特點,法醫會選用合適的手術剪,以避免破壞周邊的組織或分離得不徹底。
仔細看的話,在這排剪刀中還有一把手術刀。這就是法醫最最常用的器械了,劃開尸體表皮、取出或切開尸體內臟等常規解剖,都少不了它的作用,“手術刀與乳膠手套”已經成為了法醫的標志之一。
呃,這個藏在一排手術剪刀中的東西,叫做開口器。使用時,用力扭動后面那個圓形金屬片,螺桿就回讓那兩瓣金屬分叉逐漸打開。在一些尸體上,會出現死者咬緊牙關的情形,加上尸僵的作用,口腔會變得非常難以打開;用它就可以打開遺體的嘴,便于法醫檢查口唇、牙齒的情況。而死者口唇內有無黏膜挫傷出血、牙齒有無松動,常常對于判定死者是否死于捂死有重要的意義;牙齒則對于無名尸體的身份確定有很大幫助。
而箱子下面的不銹鋼盤里的東西,就要稍微兇殘一點了。
最上面的那個叫做骨鋸,顧名思義就是用來鋸骨頭的……對于麻醉意外、交通事故、高處墜落或其他外力傷害可能傷及脊椎、脊髓的,往往必須檢查脊髓,這時就要用骨鋸鋸開脊椎骨。在美劇《人骨拼圖》中有一個橋段,尸體被嫌疑人用手銬固定在水管上,女法醫也是用類似的工具將尸體的手腕鋸斷,連手帶手銬一起取下來的。
旁邊那個湯勺一樣的東西,其實……就是個湯勺,用于將死者胃部的溺液、腹部或胸部的積水、淤血一勺一勺的取出來。
這個像鉗子又像是剪刀的奇怪東西,有個很響亮的名字:。很多時候,法醫都必須取出死者的肺和心臟,進行局部解剖和病理切片檢查。當尸體的骨骼很硬時(如部分老年尸體),手術刀、剪都很難剪斷肋骨,就必須用到它了,刀刃堅硬而鋒利,非常好用。
這個東西,是不是像個大號的一字螺絲刀?不過,它可不是用來擰螺絲的,而是叫做丁字鑿。它和旁邊的那個小錘子(叫做骨錘,有450g重)配合使用,可以小心翼翼的打開骨骼表面的骨片而顯露骨髓,常用于四肢骨骼的檢查。
這個,有點像沙師弟的月牙鏟?它叫做骨膜分離器,用來剝開顱骨的骨膜,那兩個兔子耳朵一樣的部分,其實邊緣并不鋒利,以免在剝離時造成顱骨傷痕,與原本的外傷混淆。偷偷的說,小法醫其實更喜歡用手術刀的刀柄來完成這個事,當然,這樣刀柄上難免沾上血跡啥的,沖洗下就好啦。
盤子中最長的那把刀,雖然很像是水果刀,但一般是用來切斷臟器和肌肉組織的,所以稱為截斷刀。
在盤子的下面,是一些看起來要溫和得多的東西:
兩個不銹鋼飯盒,是方便法醫出野外現場時自帶便當用的,大家知道,有時候現場荒郊野嶺,要吃飯只好自己帶啦……
開玩笑的啦,里頭沒一個是能吃的東西:
左邊那個飯盒里頭,有些小塑料瓶,被稱為液體樣品管,出廠前經過嚴格消毒;其中還有些是里頭抽成真空的,用來裝液體證物。比如,在對于疑似中毒的遺體進行檢驗時,法醫就會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心臟中的血液,然后直接注入真空管中保存。
右邊的飯盒里則有一次性注射器、塑料滴管,都是用來取樣的;醫用膠布,如果檢查時手不小心弄破可以當創可貼用。黃色的小盒子里是備用的手術刀片。
盒子里還有一些針線,這可不是拿來縫衣服,而是在解剖完畢之后縫合遺體的,畢竟,逝者也需要最后的尊嚴。與醫用手術縫合線稍有區別的是,法醫用的線較粗,一般是5號以上。
而那一排白色的塑料瓶叫做物證瓶,都是用來保存遺體上和周圍的有關少量證物的。比如紐扣、草籽甚至尸體上的蠅蛆,都會被法醫仔細的搜集起來,分開保存在小瓶子中。這些微量的物證,都有助于判斷尸體發現地是不是現場,有些還可能會直接指向嫌疑人。
這個袋子里的東西,叫做便攜式數字溫度儀。人體死亡后,體溫會有規律的緩慢下降,法醫就利用這一特性來判斷死亡時間。那個不銹鋼筷子一樣的東西就是熱電阻探頭,一般是插入尸體的直腸中,再從旁邊的顯示器上讀取溫度數字,誤差大約在±0.1℃,非常精密。
在溫度儀旁邊,還有一個20m的卷尺、一個指南針,這是用于現場勘測的。按照法律規定,法醫必須對現場勘察過程作出詳細筆錄,比如遺體頭朝著哪個方向、離公路邊緣多少米,都會為后續的破案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。很多時候,這些看似瑣碎的數據,也可能會影響到案件的定性與偵破方向,同時又是原始的證據,必須認真對待。而放大鏡就不用說了,從福爾摩斯時代就有的偵查工具。旁邊的手電筒也沒什么特殊的,主要是用在現場勘察中的輔助照明。
在這些盤子的下面,還有一些紙做的東西。圖中看到的分別是指紋、掌印卡片,用于按捺尸體的指紋、掌紋,便于去數據庫比對以確認死者身份。
當然,有時候遇到尸體已經僵硬,手指呈握拳狀,就必須用到上圖的這個小工具了。這叫做手指扳直器,把手指頭用力拉直。
黑白相間、紙牌一樣的那一小疊紙片,叫做比例尺。法醫勘查尸體時,必須隨時注意把有價值的解剖所見拍照,作為證據固定下來。但這有個問題,拍攝全局則看不清想要表現的重點部位(如傷口、彈入孔、氣管中的煙灰等),拍局部則沒法從照片上判斷實際尺寸(比如刀口的長短,這對事后與兇器比對至關重要),所以就必須在被拍攝的部位擺上一張比例尺,如實的表現組織的形態與長度。
當然,箱子里還少不了一些個人防護的用品,如一次性發套、手術衣、乳膠手套,等等,都是為了保護法醫的健康;另外還會配上一些必要的文具,便于填寫勘察筆錄。
以上,說的就是法醫最基礎的勘查箱里的內容。實際上,根據各地條件不同,法醫在勘察現場和解剖尸體時往往會還用上其他一些輔助的工具。
比如下面這個,就是小法醫自己最喜歡用的:
看出來是什么了嗎?
這樣就看明白了吧!這是德國產的電鋸,專門用于切開尸體堅硬的顱骨。高速轉動的齒輪片用起來很給力,但有時候會把骨渣、粉末噴得到處都是……哎,做法醫不容易啊!
其實,法醫的勘查箱并不神秘,除了上面這些工具、器械之外,最重要的還得加上高度的責任感與明銳的洞察力。借用一位法醫的話說,“鬼手佛心,一個都不能少。”
一個AI
購買鏈接見【閱讀原文】。我知道你會點進去的,比心,比肋骨剪~~
拍案驚奇
果殼謀殺現場法醫小組官方微信
帶你回到那些最黑暗、最離奇的案件現場